【特别连接】
有意捐助中国雪灾灾民者,可存款到外交部天灾基金艾芬回教银行户头:10-549-000059-9 圣诞特备之中国黑心产品系列 [独家新闻] 青少年困陷码头 险被敲诈多三倍巴士费 部落格最佳显示于 1280 x 1024屏幕 (请使用Firefox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 部落格添加“东运会”奖牌排行榜 关心被抹黑的新闻-《独立新闻在线》 时时注意报章看不到的新闻-《当今大马》
【友情连接】(最新更新)
[落叶轩]槟城……不,合您一日游…… [kwee]hallo 各位 [crowking]Yay!!!...finally the crow has entered the water.. [Waynez]长期伴侣?[Y.E]剪头发 [Benson]我很忙~[K.T]Reflection [Ms. Nobody]Padi Museum [Fei Fan]Review of Recital§[Shermaine]周杰伦 周杰伦 周杰伦!!!§ [Gila Babi]Busy and tired ... [Pong]end of holidays..(all feelingS) [Alice]开心 =)
说出你的感受,提出你的看法,表现你的意见!

重温2006年度依中毕业旅行团 [落叶轩]去年的这些天 最新更新部落格

Global Warming Sign 注册以抗议、阻止全球暖化
"Sign up to stop the melting.This candle is programmed to melt away if no one signifies their concern for mother earth."
------------------------------------

部落格首页 《我读我言,不吐不快!》
部落格最新更新

《我读我言,不吐不快!》是一个专门让大家针对每一天的新闻,提出自己意见的一个地方。每一天我将会选出至少一则新闻,然后提出我本身对每则新闻的意见。当然,这是一个部落格,各位读者们也可以针对新闻、或我所提出的看法给予不同的见解。在这里主要让大家针对新闻的自由度、开明度、透明度以及记者们报道的新闻等等价值观“吐”出自己心中说要表达的。在这里也是大家互相交流的一个好去处。不加入政治、不离间种族、不界限地方,只要是有趣的新闻,我都会放上来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要多多支持哦! ------------------------------------------------------------------- 为了增添部落格的趣味,《我读我言,不吐不快!》增设了《异闻》栏,以报道文章新闻以外的一些趣味新闻。

安华9月18号之记者会现场直播

Google

2007年12月26日星期三

[异闻] 圣诞特备之中国黑心产品篇 (二)

黑新棉
2001年,“黑新棉”以极高的曝光频率频频在各类媒体出现,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黑心棉”一词现在也已经演化成一个专用名词——凡是用非絮棉物作 填充物的,都可统称为黑心棉,包括劣质棉、问题棉等,其实“黑心棉”还有一个更感性的解释:这些制售“黑新棉”的不法分子心太黑!因为棉制品如棉衣、被褥 等,本来应该是洁净而能给大家带来温暖的,可现在黑心棉不仅不能给百姓带来温暖,相反带给人们的是疾病和痛苦,让人们心里感到阵阵“寒意”,更使正常的棉 花购销市场秩序被严重扰乱。
  “黑心棉”疯狂入侵市场


  2001年1月12号《焦点访谈》播出的“黑心棉”节目拉开了全年打黑的序幕,此后,打黑成果不断见诸各种媒体,而我们看到的是,“黑心棉”在无情的四处蔓延和渗透,冬日临近黑云滚滚:
   “黑心棉”入侵学生公寓 2001年8月 山西 执法人员检查了山西省15所学校学生公寓的棉织品,其中12所中专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如太原师范学校、平定师范学校的5100件絮棉制品中竟然没有絮棉!
  “黑心”入侵卫生巾 2001年10月 随意折一下,粗糙的包装一触即开;撕开卫生巾轻轻触摸,内置棉又扎又涩,一拉即成粉碎状;纸面上有血点、黑点,顺着血点一拽,拉出来的竟是废弃的医用棉、烂纱布……晋中市查获案值10万余元的劣质卫生巾。
  “黑心棉”流进医院 2001年11月 安徽 马鞍山在对医院等集团购买的絮棉质量检查时发现,用废旧棉花、纱头以及化纤和纺织生产企业废弃的下脚料制成的“黑心棉”,被堂而皇之地用到安徽马鞍山市的两家医院里。
  “黑心棉”疯狂侵入儿童市场 2001年11月 江西 在一个家庭工厂的仓库里,几个大房间里堆放的全是儿童棉裤,主人介绍说,这里共有几万条棉裤,从1岁到10岁儿童的服装一应俱全。经过检验,棉裤里的填充物都是一些废旧衣料纤维,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儿童穿用这样的衣服危害会很大。
  ……
  我们完全有理由满意于一次次打击黑心棉的“丰硕”成果,在政府打击的强大攻势之下,“黑心棉”被撕扯后晾在了阳光底下,可我们不能心安的是“黑心棉”黑心不死,而且从充斥市场到入侵学校、医院等集团购买,从棉被到儿童用品再到卫生巾,每一次渗透都让人触目惊心。
  “黑心棉”到底有多黑?——实验鼠告诉你

  黑心棉盖在身上,到底会有什么反应?2001年10月25日,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生物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用黑心棉对实验鼠做了一次特殊实验———皮肤刺激实验。
  《新闻晨报》记者在实验室一直观察了30分钟后才离去,以下是头30分钟的全程记录:
  12∶24只实验鼠被剃去背脊上的毛,送进实验室,褪毛是为比照人体的皮肤。这4只鼠在笼中爬上爬下,显得很兴奋。12∶27工作人员在鼠笼中铺好一 层黑心棉,然后放进实验鼠,实验正式开始。合上盖子后,实验鼠开始往棉堆里钻。12∶32实验鼠开始轻微地咳嗽,其中一只咳得尤其厉害,呼吸很困难,听上 去好像人感冒时鼻塞一般。12∶40四只实验鼠不断摆动背脊,好像要抖掉什么难受的东西。有的实验鼠用头往笼盖上撞,似乎要逃离这块“是非之地”。 12∶45工作人员取来水和饲料,给实验鼠提供源源不断的给养。12∶47一只实验鼠白色的背脊上,出现了一粒红色斑点。
  次日下午3时左右,记者再次走进实验室,只见4只实验鼠安静地在笼中睡大觉,但它们背部脊柱两侧已不同程度出现粒粒红斑。红斑大小犹如毛细血孔一般, 主要集中在背部脊柱两侧,而腹部则不很明显。仔细清点红斑数量,其中一只实验鼠竟有47粒之多,密布在一起,面积达到6平方厘米左右。其他三只实验鼠,红 斑数量在十几粒至二十几粒不等。实验鼠背部为何出现明显红斑?工作人员分析,一方面是受到了纤维刺激,另一方面,可能与螨的分泌物有关。从红斑数量和面积 大小判断,已属中等刺激强度。
  27日中午12:27,实验全部结束。反应最厉害的那只实验鼠,身上红斑数量达到54粒左右,并出现了轻微的茧子。
  从此后对黑心棉胎的解剖来看,一条五斤重的棉胎,黑色的成份竟占去二分之一多,絮状一样的东西就泛涌开来,黑乎乎的,就像在墨汁里长期浸泡过一般。飞 舞的棉尘顿时充满了整个实验室,没戴口罩的人都纷纷抿紧嘴唇,捂上鼻子,闪到一旁。很难想象这样的棉制品给百姓甚至给孩子使用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也许 那些制售、有意购买黑心棉的人真的应该想想:假如这些棉被盖在了自己孩子身上……
  “黑心棉”缘何泛滥成灾?
  对于“黑心棉”现象,全社会从上到下都深恶痛绝,但为什么还一直如此猖獗?社会学家认为,这里面有很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原因,它也反映出了很多社会问题,牵涉到包括社会体制在内的社会各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由于我们正处在一个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期,很多市场规则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就给不法分子留下了空子可钻。去年棉花减产,价格大幅上 升,一时间各种渠道争相抢购,一些制假分子为牟取暴利在棉花中掺杂使假。棉纺厂购进这些劣质棉后不能进行生产,只得额外增加采购数量,反过来又加剧了棉花 抢购潮,最终形成去冬今春一段时间里,掺杂使假越多,棉花价格越高;棉花价格越高,掺杂使假越泛滥的恶性循环。
  另外,相应的市场道德准则和诚信原则也没有建立起来,一些不法分子“利”字当头,见利忘义,为了一点不道德的小利而破坏了整个社会的大利方针。去年以 来棉花价格飞涨,絮棉制品的价格却未发生大的变化,而棉纺厂在生产中淘汰下来的废料棉价格却一路上扬,从每吨700元一直卖到每吨5000元。这些废料棉 受到市场追捧的原因是它们被派上了新用场——制作伪劣絮棉制品。
  还有更严重的是,这些小利者往往与当地政府机关、执法部门中的少数腐败分子组成利益共同体,相互勾结,制假贩假。一些执法人员也坦言,有时候追查到假 货生产区,当地政府不予配合,致使执法工作难以彻底进行。一些身份特殊的企业,也敢源源不断地做假货。经济利益显然是地方保护主义的根基。制假售假,可以 带来一时的税收、就业等好处,一些地方政府于是对打假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甚至包庇制假售假犯罪分子,不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假货不可能根除!
  围追堵截“黑心棉”
  要想打击制售假货甚至有毒食品者,仅仅靠舆论监督和道德谴责是不够的,必须以法律手段来对付,要加大司法查处的力度,严刑峻法还是有必要的。黑心棉黑心不死,但政府追堵决心也大——

  5月13日,国家将棉花专项打假作为2001年打假工作的首要任务;
  到5月25日为止,全国棉花打假的105个大要案已结案或已执行完毕的有 40个,已执行罚款460.27万元,受党纪、行政处分或处罚的个人有49人,被判刑的有3人;
  8月3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署的第314号国务院令,公布了《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使长期以来存在的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法律依据严重不足、专业纤检机构执法主体资格受到制约的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9月1日,新的《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开始实施,它对絮棉品的原料、含杂质率、卫生、标识等方面均作了强制性规定。
  去年年底,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公布了2001年以来我国打击黑心棉的成果:查处棉花掺杂使假案件 2005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981个,对3640家絮棉制品企业及用户的2255吨絮棉原料、30万件(套)制品进行了检查,查获“黑心棉”35万件、 1600多吨;拆除、销毁造假设备2230台(套)。
  朱镕基总理说,必须看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在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部署的各项工作基础上,我们还要重点组织几个大的战役,给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分子以致命打击……

脏头发做成“红帅酱油” 没有QS标志的酱油别买

脏头发堆里挑出药棉签  
  ■毛发中含有有害物质可致癌
  ■没有QS标志的酱油别买
  ■北京市场的酱油九成合格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湖北省荆州市津津乐调味品厂生产的“红帅”酿造酱油,其中用的氨基酸液的生产原料竟然是废毛发。据了解,毛发中含有砷、 铅等有害物质,对人体的肝、肾、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有毒副作用,可以致癌。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有害致癌物质。因此,国家明令禁止用毛发等非食品原料 生产的氨基酸液配制酱油。
  探访酱油厂 “红帅”酱油原料特殊
  按照热心观众提供的线索,央视记者在湖南省常德市的澧州食品城的一家批发店里,找到了这种名叫“红帅”的酿造酱油。据店老板透露,这种酿造酱油,的确不是用传统工艺酿造的,而是用一种特殊的原料勾兑的。
  根据调味品批发商提供的地址,记者找到了生产这种酿造酱油的厂家——湖北省荆州市津津乐调味品厂,这家厂是荆州市的一家中等规模的调味品生产企业。
  记者发现,这家厂生产酿造酱油并没有用黄豆等原料进行天然发酵这道工序,而是像批发商所讲的那样,用一种酱褐色的液体直接配制酱油。一名技术员把一桶一桶的这种酱褐色液体倒进一口大锅里加热。
  酱油主要成分是氨基酸
  据这名技术员介绍,酿造酱油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而酿造酱油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也就是氨基酸里氮的含量,使用这种氨基酸液配制酱油,不但不需要用黄 豆等原料来发酵,而且氮的含量完全能够达到酿造酱油的国家标准。随后,他就向记者展示了用这种氨基酸液加工酿造酱油所采用的特殊工艺。
  氨基酸液熬制一段时间,再进行过滤后,就可以用来配制酱油了。技术员按比例把自来水加进锅里,再加些红糖、工业肠衣盐,接着再倒进熬好的氨基酸液,原本一锅的清水,就开始有了酱油的模样,再加进去些焦糖色素后,一锅酱油基本上就熬好了。
  巧遇原料厂生产部部长
  记者在酱油厂里碰到了一位做技术指导的人,一打听,他不是厂里的人,而恰巧是提供氨基酸液原料厂的生产部部长。他告诉记者,氨基酸液就是他们厂发明的,销路非常好。
  这种能够直接用来配制酿造酱油的神奇的氨基酸液,引起了记者极大的兴趣,我们决定到它的生产厂家去看一看这项新发明。
  探访原料厂 氨基酸粉每天供不应求
  就在荆州市公安县县城的北边,记者找到了氨基酸液的生产厂家——湖北省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据厂里的负责人介绍,由于氨基酸液需求量很大,为 了方便运输,厂里还把一部分氨基酸液加工成氨基酸粉往外卖。工人说:“尽管每天都生产10吨左右的氨基酸粉,但还是供不应求。”
  知情人从不吃这种酱油
  然而,工人却出人意料地告诉记者,厂里知道内情的人从来都不吃用氨基酸液、氨基酸粉配制的酱油。
  工人说:我们这里的人,看见做这个很脏的,一般都不吃酱油。一般我们搞这个事的,晓得,就不吃!哈……
  在氨基酸液的生产车间,工人告诉记者,“这个就是母液(氨基酸液),是用人身上的毛发做成的。”
  在厂区的最西头,找到了原料库。原料库里毛发堆成了小山,整袋整袋的毛发被倒在台子上进行分拣,里面夹杂着污渍斑斑的废弃物:这是药棉签、这是小药瓶,还有用过的避孕套。经过简单分拣,这些污秽不堪的毛发不再作任何处理,就直接被送到机器里打松,然后打成包拉去投料。
  毛发中有害物质可致癌
  随后,记者又跟随拉毛发的板车来到了生产氨基氮液的投料车间,一名工人正大把大把地把送过来的毛发塞进反应釜里。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那种用特殊原料配制的酿造酱油终于真相大白:这种能够直接用来配制酿造酱油的特殊的氨基酸液,竟然是用人的毛发加工而成的。
  据了解,毛发中含有砷、铅等有害物质,对人体的肝、肾、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有毒副作用,可以致癌。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有害致癌物质。因此,国家明令禁止用毛发等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配制酱油。
  可降低一半以上的成本
  在厂长办公室里,为了证明氨基酸产品的神奇功效,厂长还拿出两袋用毛发加工成的氨基酸粉样品,进行了现场演示。
  一杯清水,倒进这种粉一搅拌,很快就有了颜色。粉加得越多,水就越来越像酱油的颜色。
  据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公司的副厂长介绍,这种粉按1比3的比例对水溶解后,就还原成了氨基酸液。用它来配制酱油,除了能迅速扩大产量外,与酿造酱油相比较,用氨基酸液配制酱油至少可以降低一半以上的成本,因此,一些做酱油的企业和他们建立了长期固定的业务关系。
  权威访谈 北京市场酱油九成合格
  中国调味品协会秘书长白燕女士在接受央视记者的采访时说,毛发绝对不可以在食品中使用,把它作为食品的原料对人体是有害的,可能有致癌物。
  当记者问现在北京市场上抽查酱油产品的情况怎么样时,白燕女士说:“前段时间,质监局对北京市的酱油产品进行了抽查,合格率是90%以上,之前,也对 全国各地的酱油进行了抽查,它的合格率也在60%以上。大多数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消费者还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还是可靠的。”
  贴心提醒
  没有QS标志的酱油别买
  质检人员提醒消费者,首先要看标签中规定的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一般来说,氨基酸态氮的含量越高,这个酱油的品质越高;另一方面消费者要注意,现在每种(合格)酱油必须有QS标志,没有QS标志的产品,大家最好不要购买。

假有机蔬菜


[/url]
立委魏明谷二十八日希望农民与消基会在有机青江菜农药残留问题上,能达成和解不再兴讼,日后消基会以更严谨的发布消保讯息,而政府单位检讨农渔产品检验程序,兼顾消费大众权益,也维护农渔生产者的经济秩序。//中央社有机蔬菜有假案 农民:消基会道歉愿和解
【大纪元4月2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曹宇帆台北二十八日电)台湾高等法院日前判决,“有机蔬菜有假”一案消费者文教基金会败诉,消基会计划向最高法院提 请上诉。民主进步党籍立法委员魏明谷,今天率同受害农民召开记者会表示,希望双方达成和解、不再兴讼,以免付出更高的社会成本,若消基会愿登报道歉,农民 也同意和解。
魏明谷(彰化县)上午邀受害农民与消基会召开记者会,协调可行和解方案,但消基会未派代表出席。与会农民说,农渔生产者为经济弱势,没有庞大经济势力与律师团撑腰,希望本案双方能达成和解、不再兴讼。
与会农民也呼吁,消基会应调整检测公告程序,以公开透明、具公信力方式发布讯息。同时行政院消保会与农委会应发挥功能,协调主管机关,就农渔产品检验程序积极检讨,建立讯息公布机制和沟通申诉平台,以政府公权力保障消费者与弱势农渔民权益。
魏明谷表示,二00四年五月消基会召开记者会,公布检验市售有机蔬菜有农药残留时,引起消费大众恐慌,迫使市售有机蔬菜全面下架,数十万吨有机蔬菜滞销,苦心栽植的农民冤枉惨赔,甚至还被质疑是“假有机”的黑心农民,农民们痛心不已有苦难申。
他说,农民向消保会申诉时,被裁定为民事争议,要农民自行以民事告诉寻求救济,结果多数农民无力负担,只能哑巴吃黄莲;就算有农民想打官司,多数律师也不 愿承接,找民意代表陈情,民代也不愿得罪像消基会这么知名的“公益团体”而损及形象,农民们遭遇消基会与社会舆论一面倒的压力下,没有任何奥援。
魏明谷指出,过去消基会自行发布的检测调查报告曾一再被质疑,像是去年八月发表的蜂蜜掺糖事件,每当业者要求消基会应提出检验流程和检验单位,消基会多半不愿正面回应。

病死猪肉

每周质量报告:病死母猪肉做太仓鲜肉松(组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0月26日 16:49 CCTV每周质量报告
  肉松味道坏 原料在作怪
  记者调查:
  共同打造有质量的生活,这里是《每周质量报告》,大家好。
  在肉松产品中,江苏太仓肉松算得上是有名的。当地从清代开始就有了这种制作工艺,有人形容它如丝如絮,融于齿尖。可我们在江苏太仓采访的时候却发现了 两大怪事,一怪是在多数的肉松厂家都见不到原材料——新鲜猪肉;还有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太仓不但很少有卖肉松的,而且当地还主动劝说我们不要买太仓肉松, 怎么回事呢?

老板的制作“诀窍”

厂子运来的病死母猪

工人正在加入豆粉

工人正在装袋

加入豆粉

晾晒肉松

生产肉松

死母猪下身还连着死去的小猪崽

直言不讳

猪肉上还爬有苍蝇
 
  这家超市的规模在太仓市内数一数二,也是为数不多的在卖太仓特产--太仓市肉松的地方。这里的售货员们告诉记者:买啥吃的都好,就是买这里的肉松不好。
 
  售货员:看倒是蛮好看的,但是如果你是卖给自己家里吃,劝你不要买;你自己家里人吃,千万别去买。
  记者:怕它原料不好,肉不好?
  售货员:就是说不清楚的。那个肉,反正吃到嘴巴里就是两样,我以前买过的,后来就不要吃了。
  记者:什么原因呢?
  售货员:不知道呀,谁知道!

  当地唯一的一家肉松专卖店的售货员也出人意料地对记者说,当地的一些肉松产品,她连尝压根都不敢尝一下。

  某太仓肉松专卖店售货员:一个不敢吃,第二个也不会去吃(肉松)。
  记者:有这么严重,吃都不敢吃?
  某太仓肉松专卖店售货员:当然啦!因为我自己原来也在车间里做过,我知道一些事情。不能吃,真的!

  记者看到,这些太仓特产的肉松,包装上都说自己的肉松是鲜猪肉做的,有的甚至还说是用鲜猪腿肉做的。
  某太仓肉松专卖店售货员:骗人的,怎么可能鲜猪肉,怎么可能有鲜猪肉肉松炒给你吃,没有的事。
  
  肉松厂不用鲜猪肉做肉松,那又是用什么来做的呢?记者再三询问,这位售货员却始终不肯松口,不愿向记者透露其中秘密,记者决定到当地的肉松厂去调查“鲜猪肉肉松”背后的隐情。
  
  据了解,目前仅在太仓市及其附近已经有将近20家大大小小的肉松生产企业。
  在太仓市顶峰肉松厂厂内封闭的生产区里,记者看到,里面一间仓库,堆着一包包鼓鼓囊囊、袋口扎得严严实实的化肥似的东西,工人们总是时不时地,一包一 包地把它们往肉松炒制车间送。记者一打听,原来编织袋里装的都是半成品肉松。这些半成品只要加点配料,稍一加工就变成了成品肉松。据老板们介绍,同一种肉 松半成品,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肉松产品。
 
  记者:要什么颜色能做成什么颜色?
  太仓市顶峰肉松厂厂长:那当然啰,这种东西就是靠技术,没有技术谁都会做,有钱人都会做。就是做出来的口感不一样。你只要什么颜色我就能给你做什么颜色,不管是桔黄色的、深褐色的、乳白色的,
  记者:原料都是一样的吧?
  太仓市顶峰肉松厂厂长:每个行业都有它的尖端的一面,没有尖端的一面,算什么?
  记者:你这个尖端的一面是指什么?
  太仓市顶峰肉松厂厂长:它这个叫“配方”。
 
  经过一番了解,记者发现,所谓的“尖端配方”,实际上就是把半成品肉松炒制成成品肉松的时候,除了加入酱油使肉松颜色加重外,还要加上添加剂、着色剂等,来改变肉松颜色。
  记者在肉松炒制车间观看了整个配料的过程后发现,工人们在把糖、色料、香料以及油等配料加进肉松半成品后,他们还动作熟练地往半成品肉松上洒上了厚厚的一层黄色粉末。
 
  记者:这是什么东西?
  太仓市顶峰肉松厂厂长:这个,像瀑布样的,一级粉,流动性好。这个东西充分量的,知道吧!

  这种黄色粉末到底是什么粉呢?这位老板向记者透露,这种黄色粉末是豆粉。这样的豆粉,1斤不过2块多钱,然而,掺到肉松里卖出去,就相当于豆腐卖出了 肉价钱,一斤豆粉就可以多赚上十几二十块钱。如此这般,一家规模不大的肉松厂一个月只要生产个一二吨肉松,仅掺豆粉这一项,往往要纯赚好几万块钱。

  记者:掺这个粉进去,人家看得出来看不出来?
  太仓市顶峰肉松厂厂长:懂行的人看得出来,不懂行的看不出来。老百姓有几个懂的,只有开肉松厂的人、卖肉松的人、经销肉松的人,他懂。卖肉松的,好多人都不懂,他(消费者)怎么会懂?
  记者:有说加100%(的豆粉)
  太仓市顶峰肉松厂厂长:我最高只加30%。
  
  刚开始,记者以为这些肉松厂用的“半成品肉松”都是他们自己生产的。但令记者疑惑的是,这些肉松厂里似乎都没有半成品肉松生产车间。

   据了解,经这种特殊工艺处理后的母猪肉,炒制的半成品肉松,不但肉丝长、看相好,而且每斤的售价只有10块钱左右。因而,这种“母猪肉半成品肉松”,也就成了太仓一些肉松生产厂家物美价廉的主要生产原料。

  记者:(太仓肉松生产厂)有没有从猪肉开始搞起来的?
  义乌市协长肉松厂厂长:没有的,太仓哪里有,他们都是进我的,基本上可以说,太仓有三分之一是我的,不是全部用我的(半成品肉松),但有三分之一是我的。

  记者:做出来,人家(消费者)能尝得出来是母猪肉吧?
  太仓市统一肉松厂厂长:尝不出来,尝得出来,我的厂早就关门了,太仓肉松不要做了,又不是我一家厂这么做的。

  记者随后走访了上海等地的一些商场、超市发现,太仓市顶峰肉松厂等企业生产的劣质肉松,冠冕堂皇地摆在货架上出售。
  
  权威访谈:
  主持人:
  在上一期的节目中,老母猪肉被做成肉卷分割肉难以分辨的情况,但这样的肉拿回家煮不烂时,恐怕还会被发现。而这回又把老母猪肉做成肉松,再加上各种调料,可是彻底地难以分辨了,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今天,我们就请到了中国肉类研究中心所长王绪茂先生。王先生,您好。
  专家:你好。
  主持人:
  肉松按大类来分,可以分成福建式肉松和太仓式肉松。那太仓式肉松该怎样来做?
  专家:
  太仓式肉松应该是取瘦的猪肉,最好是猪腿肉,经过煮制、炒松还有撇油等等若干套工序。但是片子中出现的加入大豆粉,甚至是用双氧水,双氧水是不允许的,豆粉是不应该的。因为淀粉含量不能超过20%,而刚片子中说加30%,甚至加100%的,显然是造假行为。
  主持人:
  刚片子中有个工人说老母猪肉煮不烂不好吃,但是拿它做肉松是最好的,那么用老母猪肉做肉松是不是比较普遍?
  专家:
  应该说这个现象确实存在。在这个行业标准中,在原料里面,猪肉松涉及到了四个国家推荐标准。这四个标准在原料方面都有这么一句话:公母种猪及晚阉割的 猪不得用于加工。那么老母猪或者母猪一定属于这个范围,应该不能用这种猪来做加工。我觉得片子中出现的病的死的猪是更不应该。整体来说用母猪来做原料肉, 我个人觉得是比较危险的。
  主持人:
  用老母猪肉做肉松现象比较普遍存在,您说是不是就不能再吃肉松了?
  专家:
  对消费者,我觉得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追求的是性能价格比。特别提醒一声,最近一个阶段原料肉不管是猪肉鸡肉都在普遍涨价,在这个情况下,肉制品的价格允许它适当的上浮,如果这个时候有特殊便宜的肉出现,我劝你多问一下,三思而后买。
记者:现在太仓的肉松,基本上全部是用半成品(肉松)?
  太仓市统一肉松厂厂长:不仅是太仓,上海都是这样,福建的都是这样,没有一家不是这样做。

  据知情人士透露,太仓市的肉松生产企业用的肉松半成品,绝大多数都是从浙江、江西等地买来的。在太仓市顶峰肉松厂的肉松半成品仓库里,记者注意到,这 个厂用的肉松半成品大部分是浙江省义乌市的一个肉松厂生产的。那么,太仓市肉松味道不好,问题是不是出在半成品肉松身上呢?
  
  记者随后从太仓市驱车一千多公里,追踪到了浙江省义乌市。在义乌市后宅镇,记者找到了这个半成品肉松生产厂家。记者看到这家厂的生产,基本上是半露天 的。晾在地上的肉胚,成了苍蝇的嬉戏地;洒落在地上的肉丝,就这样被捡了回去;工人打着赤脚随意出入半成品晾放间;老板娘从厂外回来,甚至不换鞋子就直接 进到肉松半成品晾放间。她蹲下来,在地上抓起一把半成品肉松闻了闻,就算是最终的出厂检验。
  这里的工人告诉记者,他们根本就不会专门用猪腿肉来生产半成品肉松。

  记者:一般不会单独分开来做?
  工人:一般是统一做的。
  记者:做成成品的话,可以说是后腿肉做的,是什么意思?
  工人:做生意吗,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还听不懂这句话吗?

  按规定,我国城乡各地早就已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制度。但是这里的工人却告诉记者,他们用的猪肉都是厂里自己宰杀的:每天下午,都会有人至少送一车毛猪来,天一黑,这家半成品肉松厂的工人们便动手宰猪,剔取瘦肉;有时候,老板还派车派人到外地去把猪肉宰好了拉回来。
  记者在这里连续观察了好几天后发现,送到这个厂里的毛猪几乎都是老母猪,其中还有一些是病猪、死猪。记者看到:有些病母猪甚至还带着一窝的小猪崽。这头死母猪,全身发青,看起来死了很久了,而这头母猪,像是难产死去的,下身还连着死去的猪仔。
  这家厂的工人告诉记者,他们专门宰杀老母猪已经有些年头了。记者看到:他们宰杀母猪、剥皮、剔肉等一系列动作确实都很熟练,八九头老母猪,只要一个多小时就全部弄完了。
  据这个厂的老板透露,他们一直用母猪肉来做半成品肉松。

  记者:原来不知道这个情况,都是用母猪肉在做肉松。
  义乌市协长肉松厂厂长:母猪肉是好的,真的母猪肉是跟肉菜猪一样的,也好。怕就怕有些人把死掉了的猪,拿来做肉松。
  记者:是不是现在所有的半成品都是母猪肉?
  义乌市协长肉松厂厂长:都是母猪肉,不可能用菜猪。菜猪、母猪又看不出来!
  记者:用菜猪做为什么不行?
  义乌市协长肉松厂厂长:菜猪做(价格高呢)你算一下,多少钱1斤,菜猪六七块钱一斤。商店里肉松卖20块1斤,怎么太仓肉松卖20块钱1斤,太仓肉松3斤肉做1斤肉松,三六一十八,还有工资、税收……。
  记者:现在收的老母猪肉是多少钱一斤?
  义乌市协长肉松厂厂长:二块五六,只有菜猪肉的一半。
  记者:相差一倍?
  义乌市协长肉松厂厂长:差一半,只有一般的价格。
  
  据知情人士透露,用母猪肉做肉松,不但便宜,而且出肉松多。

  太仓顶峰肉松厂生产负责人:用肉猪一斤出不够半斤肉松,母猪肉就可以;你如果把母猪肉买回家去吃,炒吧炒不烂,但是母猪肉有这么个好处,做这个东西。
  记者:做什么,做肉松?
  太仓顶峰肉松厂生产负责人:对。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煮母猪肉的时候,在起锅前,有人总是要从一个没有什么标识的塑料桶里,小心翼翼地用铁勺盛出一种液体,倒进锅里。工人们接着就用 锄头样的工具在锅里搅拌一番。记者看到,原本黑呼呼、浑浊不堪一锅母猪肉汤肉,很快就变成了乳白色。经过这样一番处理后的母猪肉就可以捞起来了,榨干了汤 汁,把骨头分拣开后,就成了炒制半成品肉松的“肉胚”。记者反复查问后得知,那种特殊“液体”,是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双氧水”。
 
  记者:有的肉松,看起来白一点。
  义乌市协长肉松厂厂长:白的容易的,但是越白的越不好,口味越差。
  记者:为什么?
  义乌市协长肉松厂厂长:放过漂白药水。
  记者:肉还能漂白,就是做半成品的时候加药水?
  义乌市协长肉松厂厂长:就是加双氧水,加双氧水,马上就白起来,肉味全给它泡掉了,肉味就没有了,味道就不好了。

黑心蜂蜜

硫酸加糖熬煮 大陸黑心蜂蜜要人命
很多人可能在市面上買過摻糖的假蜂蜜。在台灣,不肖商人只不過是用糖冒充蜂蜜,但在大陸,黑心商人竟然是用硫酸來做假蜂蜜,專門賣給好騙的老人家。
大陸造假科技新突破,這次做的是假蜂蜜。做假蜂蜜不稀奇,原料說出來就恐怖了。
大陸食品研究員傅玉山:「一種是水加糖,然後和硫酸一起熬製,第二種是少用糖多用水,然後用增稠劑調製。」
別看這一罐罐的蜂蜜看起來都很像真的,要造假還不容易,連新聞節目主持人都可以在電視上當場示範。
北京電視台主持人:「我們把工業增稠劑,放進正在煮沸的熱水中,然後再放進一些糖。」
這種用硫酸和工業增稠劑製造的假蜂蜜,外觀根本很難分辨。更惡劣的是,這些不肖商人還專挑老人院擺攤,三寸不爛之舌唬得老人家們一愣一愣的,花了不少冤枉錢,還傷了身體。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 ... ieslu20060221164322
~~~~~~~~~~~
硫酸可是工業用的強酸
酸性足以斷腸穿骨
新聞中有時會看到被人潑硫酸毀容,只要硫酸碰到的地方都要挖掉.因為已經變成腐肉了
若是喝下那可是要將內臟給挖掉.沒有內臟你還能活嗎?
難道賺錢只有這樣的方法賺
泯滅良心,反正死的不是我就行了嗎?

人造蛋
明矾明胶“人造蛋” 长期食用可致痴呆

这是12月27日拍摄的“人造蛋”(左)与真鸡蛋的比较。
  人民网综合报道:几天前,一名邯郸市民在流动摊贩那里购买了“鸡蛋”,回家后发现蛋白和蛋黄全混在一起,炒出来没有鸡蛋的香味,煮熟后也很硬。后经 有关部门检验得知,该蛋皮是用碳酸钙制成的,蛋白和蛋黄是由淀粉、树脂、明胶等一些化学制品合成的。(据北京青年报消息)
  调查:人造鸡蛋可致痴呆
  据行内人士介绍,人造鸡蛋的蛋壳是用碳酸钙做的,蛋黄和蛋清则是用海藻酸钠、明矾、明胶、食用氯化钙加水、色素等制成。人造鸡蛋毫无鸡蛋味,研究发现,长期食用会造成大脑记忆力衰退、痴呆等。
  近日,天河区某肉菜市场卖鸡蛋的陈先生向记者透露,目前广州肉菜市场上卖的鸡蛋也有“假”,而每只假鸡蛋(即人造鸡蛋)的成本为0.05元~0.1 元,比真鸡蛋便宜0.2元左右。记者昨日采访有关专家时获悉,这种以各种化学品为主要成分的人造蛋早在10年前就有出售,但广东较少。该专家提醒消费者, 目前这种人造鸡蛋根本没有国家标准,大多是一些地下厂家非法生产,营养价值极低,一定要慎食、少食。
  据陈先生说,由于成本低,在北方一些地区均有一些地下加工点加工“假鸡蛋”,然后通过长途运输运往广东再通过广东销往珠三角一带,关于“假鸡蛋”的事情,一般从事鸡蛋生产、贩卖的业内人士都知道。
  据悉,北方一些城市10年前就开始生产人造鸡蛋,但广州从三四年前才发现有假蛋出现。节前人造鸡蛋批发价约为每只0.15元,而真蛋的批发价每只要0.3元。
  对此,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学院的有关专家也证实,人造鸡蛋在业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至少在10年前,北方不少省份就有生产人造鸡蛋的。
  同时,记者了解到,广州工商局人员曾查获过广州一个人造鸡蛋生产中心,而且在棠下镇曾经还有过传授人造鸡蛋制作方法的公司。由于工商部门的检查,目前,一些“人造鸡蛋”的地下工厂和商贩已有所收敛。
  人造蛋实为化学混合品 :明矾明胶做成蛋黄蛋清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学院的芮教授表示,人造鸡蛋所用的都是化学成分,主要是利用海藻酸钠的钙化,顶多就是一个凝胶体,其中的明矾、明胶等平时只是作为食 品的添加剂、辅助剂,而国家标准对添加剂用法、用量都有明确规定,在人造鸡蛋中却成了主要成分,对人体没什么好处,营养角度上与真鸡蛋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 语。同时,有关专家指出,氯化钙也分食用级和工业级,色素也是一样,而这些人造蛋厂家都是地下工厂,很难说这些工厂用些什么原料。
  据悉,香港等地已禁止人造鸡蛋的生产,而长期食用人造鸡蛋,会造成大脑记忆力衰退、痴呆等。

黑心乳鸽

看看黑心商贩是怎么把老鼠变成乳鸽的














黑心油

8月4日,武威市工商局凉州分局北城工商所一举端掉一提炼加工地沟油窝点,没收加工好的半成品地沟油7桶计1400多公斤。
  近日,群众举报,武威城郊有人利用餐厅饭店排出的地沟油进行非法提炼和加工食用油。接到举报后,武威市工商局凉州分局北城工商所执法人员迅速展开调 查,经过十多天的排摸,通过走访群众,调查餐厅、饭店,初步确定了提炼加工地沟油的地理范围。8月4日晨,有群众举报称:在凉州区金沙乡朱庄村某农家院内 有人正在加工提炼地沟油。分局北城工商所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调集执法人员赶赴现场,终于在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农家院落中,发现了王某的地沟油提炼加工 窝点。加工现场散发着浓烈刺鼻的臭味,王某正在用一口大锅熬制加工地沟油,该院内的六个铁桶和铁锅里的残羹剩饭被熬得滚烫,整个院落一片狼籍,令人不堪入 目。

  执法人员当场销毁了正在加工的地沟油原料,依法没收了加工地沟油的所有工具,并依法查扣了当事人藏匿在其它地方的全部半成品地沟油。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提炼地沟油

现场检查

半成品地沟油

当场销毁

黑心方便面

(图文)揭方便面黑幕:死猪熬油制成调料包
方便面黑幕:死猪熬油制成调料包
2005.12.01 10:35:00 猫斯卡

车间内苍蝇飞舞
他将我们领到车间外的地沟,掀开地沟上的木板,一股恶臭扑鼻而来,地沟内一团乳白色的油团飘浮在一堆垃圾中。这就是地沟油。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一名叫符浩的33岁农妇前几天坐着自行车,丈夫载着她在崎岖的乡间小道赶了两个小时,到了几十里外的县城。这是符浩有生以来第二次进城,在从县人民医院复诊出来后,她在一名读过一点书的熟人的指点下有些忐忑地给记者打了个电话。
几天前,她因忙于农活,顾不得淘米煮饭,便花一元钱到村口的小卖部买了两包方便面。符浩说,除了给小孩子买几包方便面做零食外,村里的大人们平时并不舍得吃方便面,只是到农忙季节买几包,图个方便。
符浩下午吃下了这两包方便面,当时只是觉得味道有些怪,浮在水面的那层油似乎有点涩。到了晚上,她的肚子就开始一阵阵疼痛,继而开始呕吐,痛苦了一个晚上后,第二天一早,她被送到了县人民医院。医生说符浩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引发了急性肠炎。
花1000多元治好病后,符浩向方便面的生产商提出了维权交涉,并向记者作了反映,以期得到舆论的监督。
方便面的生产厂家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东方食品城,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厂长很痛快地承认了产品的问题,并将方便面行业的黑幕一股脑都揭露给了我们。
他成了一个自曝黑幕者,因此我们有义务将其藏于幕后,以防他遭受不必要麻烦。我们姑且将其称为贾厂长,此为化名。
肮脏的生产线
“我是一个只识字却不会写字的大老粗。”这是贾厂长的开场白,“有啥说啥”。隆尧县东方食品城是方便面知名品牌“华龙”和“三太子”的基地,1994年, 华龙方便面在此建厂投产,此后,当地一些人打起“华龙”的主意,他们低价购进二手的方便面生产线,然后花重金聘请华龙方便面厂的技术人员。
至2000年左右,“华龙”附近已经有了七八家小方便面厂,贾厂长便在此列——“华龙”有上百条生产线,我们这种小厂只有两条,投资一百多万元就可以投 产。因为合伙人之间闹矛盾、经营不善等原因,有的小厂已经亏本倒闭,现在只剩四五家。这个厂是我租来的,年租金20多万元,原来的老板就是因为经营不善干 不下去了。但是我之前是做粮食生意的,并不懂方便面的门道,怎么办?
我挖来“华龙”的一个技术员,给他每个月4000元的工资,他在“华龙”只是一个小角色,到了我这里就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工资又多,所以他很乐意。
到现在我对方便面的生产工艺还是不懂,但是不要紧,生产上的事情全都交给他,他照着“华龙”这个大葫芦画小瓢,我只管收钱。
是的,照葫芦画瓢,这里的小厂都这样,生产出来的方便面模仿“康师傅”、“华龙”还有“三太子”的,只要看上去像方便面也就够了。
我这两条生产线,一条日产量3万包,一条日产量是5万包,三四十个工人就够了。说白了,除了两条生产线,我这家厂什么都没有。
我们这些小厂哪家有化验室?!“华龙”开在隆尧,员工大多都是本地人,我们这些小厂基本都有亲戚在“华龙”工作。
一般我们是不会对产品进行化验的,除非看到面块的颜色不对劲。我们这些小厂多少都有一点关系能通到“华龙”或者“三太子”的化验室,给一点小意思,也就帮着化验了。
贾厂长带我们进厂房一边参观一边讲解黑幕,他首先带我们到了面粉仓库,他说,小厂用的面粉要么是最次等的,要么甚至是来路不明的。
面粉仓库隔壁就是流水线车间,里面闷热得令人透不过气,20多个女工正在徒手作业。几乎每个人的面孔都是红扑扑的,汗流浃背。
方便面生产工艺其实并不复杂,配好的面粉经过简单的和面、轧面、切丝、装盒、油炸、风干后就可以包装进箱,整个过程不过10分钟。
在轧面处,我们很清晰地看到面团上成片的灰色污渍,然而贾厂长却说这是小意思,牛奶存在回锅奶,方便面同样存在回锅面,也就是将调制失败,本应淘汰的面团混进新面进行二次调制。
无论是油炸前的装盒还是风干后的包装,女工们都没有戴手套和口罩,抹过汗水的手直接与面团接触。“没有一个人做过健康检查。”贾厂长一语道破“天机”。
面块在包装前还需经过一道特殊的工序,那就是在面块上撒上生产过程中积留的碎面渣。“所有的厂都这样,所以,你们不管打开哪种方便面都会发现碎面渣,但大家都以为是运输过程中挤压的原因。”
车间里苍蝇飞舞、积水遍地。车间的尽头,隔着一层塑料门帘就是一个厕所,污渍满地,恶臭直冲鼻腔令人作呕,一名工人入厕过后没有洗手便掀开门帘直接上了生产线。
“以前我有过一个奖励政策,凡是打死一只苍蝇,奖励一元,但现在正是方便面的生产高峰期,没那么多闲工夫了。”贾厂长直言不讳。

地沟油被提炼再次用于生产
地沟油与调料包
在成品库的门口,工人们正忙着往一辆大卡车上装货,我们看到方便面的包装袋颜色艳丽,看上去很能勾起人的食欲,但却闻到一股很浓的油墨味,难怪我们在农村采访时,闻到一些孩子吃的方便面面块有股油墨味。
在对方便面大致生产流程作了一番介绍后,贾厂长又重新将我们带到了油炸处,“这里才是最大的黑幕所在。”“炸方便面的棕榈油,没有任何一家面厂更换过,都成老汤了。不少大企业也是如此!要换油,整个流水线就要停产,谁愿意?!”
他将我们领到车间外的地沟,掀开地沟上的木板,一股恶臭扑鼻而来,地沟内一团乳白色的油团飘浮在一堆垃圾中。
这就是地沟油。大一点的厂每年要用棕榈油六七百吨,小厂也需两三百吨。早几年,不管大厂还是小厂,每家的地沟都被附近村镇的关系户承包了,每条生产线下的地沟年承包费是一万元。
我这个厂也被一个五十多岁的农民承包了,他每年给我六千元,我估计他一年至少可以从我这里赚一万元,他还承包了其他好几个厂的地沟呢。
地沟油收去干吗?我问过,他说是去做肥皂,哈哈,谁信啊。这附近也没有肥皂厂啊。其实都是弄去重新提炼了,卖给炸油条、炸麻花的,你看附近有很多小食品厂。
还有些被卖给了小方便面厂,棕榈油是要进口的,大厂有进口渠道,小厂从哪里弄油?要么是通过大厂的熟人偷偷买点,要么就是买提炼出来的地沟油。棕榈油贵的七八千元一吨,便宜的四千多,地沟油就更省钱了。
那个农民两三天来拿一次地沟油,这不,今天早上8点钟,他就骑着三轮车来过,取走了三大桶地沟油,每桶有三十多斤呢。像他这样收地沟油的在这一带不少。
贾厂长说,这在业内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他在山西、山东还另外开了两家方便面厂,也分别有两条生产线,“也是依附在康师傅这样的大厂附近,所有的操作和这里一模一样。三处工厂,六条生产线,每天下来就是30多万包这样的方便面。”
方便面是薄利多销,贾厂长说,一包面只赚一两分钱,因此,小厂都竭力减压成本。他将我们带到了调料包仓库。
大厂有自己的调料包生产车间,我们这些小厂没有,都是从河南进货,一分钱一包。我告诉你,什么牛肉面、排骨汤面,吃起来是那个味道,其实都是假的,猫腻可多了。
河南一些调料包厂其实就是小作坊,车间就在农家小院里面,很隐蔽。环境呢比这里可就脏多了,那些洗蔬菜的水黑乎乎的,工人简单地把菜过一下水就算完事了。
这些蔬菜你没有看见,很多都是烂的,用的辣椒啊、姜片啊都是廉价买来的,有些都生霉了,但是这些东西放到油里炸过之后呢根本就看不出来。
调料包包装袋上说是不添加防腐剂和人工色素,其实做调料的哪有做到的?!去年不是曝光过嘛,河南有家调料厂,用过期的豆瓣酱生产调料,为了让过期的豆瓣酱达到诱人的颜色,厂里让工人加“日落黄”。
方便面的味道都在调料包上,我告诉你,我进的这些牛肉包里面根本没有牛肉,都是用香精调配出来的,有些聪明的厂家呢,也会在香精里加上那么一点点牛肉丁子蒙人。
还有,你看排骨汤,看上去很新鲜,其实他用老母猪肉、下脚料,甚至是死猪来熬油,你哪知道呢。
贾厂长的仓库内堆着数万袋这样的调料包,天气闷热,仓库内却没有任何冷藏措施。他说,“调料包上没有生产日期,有些已经变质了,但是仍被放进方便面袋内。反正从来没人来查过。”
当地人熟知小方便面厂的黑幕,因此,这些产品几乎都是销往别的地区,“我们生产方便面的人从不吃。还有个别厂帮人生产假冒三太子方便面、华龙面。”


工人未做健康检查,徒手翻放

回锅面将被二次利用
丙毒争议,呼吁非油炸
贾厂长腹中无墨,因此,对我们提出的方便面中存在的丙烯酰胺的问题,他无从回答,他甚至不知道丙烯酰胺引发的争议眼下恰是食品界争议最为激烈的。
丙烯酰胺实为一种化学物质,它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可以用于污水净化等工业用途。2005年3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警告公众关注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呼吁采取措施减少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
这样做的依据是,淀粉类食品在高温(>120℃)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动物试验已经证明,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致癌物。职业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观察表 明,长期低剂量接触丙烯酰胺出现嗜睡、情绪和记忆改变、幻觉和震颤等症状,伴随末梢神经病,比如手套样感觉、出汗和肌肉无力等。
我国卫生部食品污染物监测网检测结果也显示,薯类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平均高出谷类油炸食品的4倍。为此,国家卫生部在4月13日发布了“建议全国消费者避免食用油炸薯片和油炸薯条”的公告。
业内有人将丙烯酰胺称为“丙毒”。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教部副主任张京玉透露,卫生部的警告带来了薯片零售业绩的大幅下滑,前不久南方某知名薯片企业老总心急如焚找到他,说市场萎缩了70%,该企业几十条生产线几乎瘫痪,一开工就赔钱。
2005年发生的“苏丹红事件”和洋快餐“薯条丙毒风波”和其它食品安全事件在张京玉看来对中国食品安全是有转折意义的,人们由以往单纯地关注食品是否干净,开始延伸至对食品是否含有有害物质的关切。
人们很快注意到这样一条讯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提供的资料显示,在监测的100余份样品中,丙烯酰胺含量较多的食品依次为:薯 类油炸食品;谷物类油炸食品:油饼、油条、麻花、锅巴、经高温油炸的方便面等;谷物类烘烤食品:饼干、面包、曲奇、蝴蝶酥等;其他类:速溶咖啡、大麦茶、 玉米茶等。
很快,人们热议起方便面中含有的丙毒问题。丙毒有致癌性,这已经定性,但究竟食用多少可以致癌,这尚未定量。
2005年9月6日,在中国第一大方便面生产地河南召开了第六届中国面制品产业大会。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胡小松教授在会上介绍,方便面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很低,平均为78微克/千克,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每千克食物中不得超过1毫克的标准。
9月15日,记者北上中国农业大学,采访了该院的沈群教授,她表示了同样的观点,她介绍,他们曾检测了康师傅、华龙、统一三个品牌的6种产品,其中丙毒最高含量141.6微克每千克,相比之下,薯片的最高含量则是1250微克每千克。
“这是因为方便面经过油炸的时间短。”沈群说,她认为偶尔食用方便面并无大碍,丙毒千百年来一直存在于人类食品中,就连水中都有。
就在当天下午,另一名有着10年方便面生产经验并曾在国内多家知名方便面厂工作多年的陈先生对记者表示了另一种理解。他说:“专家都在回避一个话题,那就是如果长期食用含有丙毒的方便面,情形如何?我承认偶尔食用无碍,但如果毒性在体内日积月累呢?”
去年曾有媒体报道,因癌症死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消化系统癌症是年轻癌症患者的第一大杀手,胃癌、肠癌、食道癌,尤其是胃癌,发病率最高。该媒体报道南京 军区南京总医院肿瘤科曾收治一个14岁的小女孩,她特别喜欢吃方便面,干吃、泡着吃、煮着吃……吃了近10年,后来,她胃经常痛,直到无法忍受才到医院来 看,已是胃癌晚期了。
“当然,这并不能作为一个丙毒致癌的直接证据。对于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影响还在研究,不过,必须引起重视。反正我自己是从不食用油炸方便面的。”陈先生说。
9月1日,卫生部表示,他们已采取措施,努力控制油炸食品中富含的丙烯酰胺对人类可能致癌的危害程度。卫生部已起草完成食品中丙烯酰胺检测方法的标准草案,正进一步征求专家意见。
沈群介绍,她检测的那6种产品中有一种是非油炸类方便面,“我们推荐非油炸。”沈群承认非油炸类方便面由于生产工艺不同,产生的丙毒微乎其微。
对此,陈先生透露,非油炸方便面技术出现已有4年,在欧美、日本、韩国等,非油炸类方便面已是主流,占据方便面市场60%的份额,但国内却迟迟不见声色。“据我所知,国内几个知名品牌都已具备非油炸类方便面的技术储备。”
“但油炸类目前是一个主流市场,谁都不想放弃,而去开发另一个陌生领域,毕竟推广一个全新的消费理念需要很大一笔资金,而且更换非油炸类生产线,耗资巨 大。”陈先生说,一条非油炸流水线的成本少则1000万左右,小企业断然没能力开发非油炸类方便面,而大企业又舍不得成本,只有期望中型企业,它们要突破 大企业的垄断,必须进行技术与产品的创新。
垃圾?营养?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共计生产方便面480亿包,比2003年增长26%,平均每人消耗近40包。对于一些都市白领还有住校生而言,方便面几乎已经成为他们 饮食结构中必备的一员,到超市采购生活用品时总会习惯性从购物架上拿几包方便面。而在旅途中、熬夜时,人们想要果腹,脑子中跳出来的第一个恐怕也是“方便 面”。
当然,不少方便面的忠实食客都表示曾多少听到过“方便面是垃圾食品”的介绍,世界卫生组织经过3年的研究和“评选”,揭示出了十大“垃圾食品”——油炸食品、腌制食品、加工肉食、饼干、碳酸饮料、方便食品、罐头、果脯、冷冻甜品及烧烤食品。
方便面是“垃圾食品”还是“营养食品”,这在今年9月发生了一次观点的正面碰撞。
在丙烯酰胺之前,人们讨论较多的是,油炸方便面的高含油量问题,它的面块含油量是20%左右,为普通面条的30倍,这就意味着,一包方便面的含油足够一个人一天所需。并且,面身被大量油脂包裹,多食容易让人感到腹部饱胀不适,诱发胃肠道和肝胆疾病。
而经高温加热,食物中的许多营养素,如维B1、B2、维C等会遭受严重破坏,甚至消失,经常食用会导致营养不良。同时,调料包高盐、高钠、高味精也被指容易导致高血压和各种心血管疾病。一包方便面含盐就达6克,而我们每天食盐的摄取量是8克左右。
为此,有专家建议,最好少吃或不吃方便面,实在要吃,每周也不要超过两包。然而,9月份在郑州召开的主题为“从方便到营养”的第六届中国面制品产业大会上,与会专家却认为很多人把方便面与炸薯条、汉堡包一起归结为“垃圾食品”是一个误区。
有与会专家指出,方便面不仅不是“垃圾食品”,而且营养成分比较全面,人体所需要的6大营养素——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全都具 备。总之,对于此前将方便面归于“垃圾食品”的种种理由,与会专家都做了一一辩驳,并指出“没有不合理的食品、只有不合理的膳食”,不能指望方便面能提供 所有人们需要的营养。
对此,从北京的那位陈先生到张京玉副主任,都认为“甲醛”事件与“苏丹红”事件,促进了企业的危机公关意识。
“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很巧合。与会的是一些方便面企业还有他们专门请的一些专家,难免一言堂。”陈先生说,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生产者,我自己都认为油炸方便面是垃圾食品。
“这些年总有一些学会、专家受利于企业,利用媒体为有争议的产品做招魂。”陈指责。他认为与油炸薯类食品相比,方便面更应引起重视。
“薯条、薯片主要消费市场在城市,城市人维权意识较强,因此对产品危害反应敏感。但是方便面,尤其是中低档方便面主要消费市场在农村,农民对产品危害不甚了解。”陈先生预计,非油炸方便面最终将成为城市市场主流,但油炸方便面不会淘汰,它们将转至农村市场。
以河南为例,那里已形成300多条方便面生产线,80亿包的年产量,这个数据意味着河南方便面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但那里的产品大多销往农村,五角钱一包的低档方便面甚至脱销,农民成箱往家买,视为营养食品给孩子吃,或者作为时尚礼品送人。
“更应引起重视的是那些良莠不齐的小方便面厂,2000年方便面发展高峰时,河南、河北两地估计有四五百家小方便面厂,现在至少也有上百家,它们的产品需要严格监管。”陈先生提醒。

没有评论: